台灣每年的四五月為賞桐花季,新竹縣湖口老街南側,也有兼具健行與賞桐的仁和步道與金獅步道,桐花盛開季節,步道兩側開滿桐花,步道中也能感受到花瓣飄落的「五月雪」。
走過萬年道,會看到「三姓祖塔」,第一座是羅春廣公派下祖塔。
余姓始祖塔。
葉姓元美祖塔。
這條小路少有人車通行。
接著來到台灣高鐵的橋墩下方,有些登山客會將車停在此處。
可能還沒到桐花盛開季節,所以路旁只有桐樹綠葉。
仁和步道起點附近有座姑娘廟,解說牌上寫著是徐姓地主為了早逝的女兒而建。
仁和步道起點的勒石。
沿著石板步道上行,終於看到初開的桐花。
一旁也看到剛結果的菠蘿蜜。
步道兩旁都是林木,空氣不錯,坡度不陡,很適合清晨健行。
步道旁也偶見供遊客休憩的石桌椅。
這片山頭可能早期為軍事要地,在步道旁發現已經棄置的軍事碉堡。
步道旁立著軍事重地的石柱。
步道會有叉路,因為也沒帶指南針等,就憑感覺繼續前進,應該是該轉往金獅步道,標示牌上寫著仁和步道967公尺,屬於短程的步道。
途經一大片綠意盎然的茶園和高大的電塔。
從步道的缺口可眺望遠處的城市。
途經金獅寺的入口,所以應該走的是金獅步道無誤。
「金獅寺」匾,落款為辛丑年,應為民國五〇年(西元1961年)。
進到金獅寺禮佛,正殿供奉三寶佛、觀世音菩薩、地藏王菩薩。
金獅步道多為卵石鋪路,走起來比較辛苦。掉落的桐花有人排成了愛心的形狀。
這段卵石步道終點突然被大蛇嚇到,還好沒驚擾到牠,慢慢跨過…
一路下行,發現一座廢棄莊園,拱門上寫著「逸鶴山莊」,查資料以前是私人的修道院。
經過石橋,也有金獅步道及仁和步道的指示,應該已快接近山下的入口處。
路旁又發現山間的小廟。
鐵皮遮頂的小廟,寫著福德宮,裏頭有石洞,供奉著土地公。
繼續下行,又有一間福德亭,山坡上還有「開山土地伯公」的牌子。
鐵皮保護的小祠,已經經過整修,看來是已有歷史的石板小祠,祠內石板上刻字「福德正神香位」。
後段的步道走的應該是捷徑,沒有石板。
終於回到了平地。
接上柏油路後,就看到高鐵的橋墩。
這段仁和步道+金獅步道的賞桐路線,不算辛苦,今日走的全程大約1800公尺。可惜的是,只有看到稀落的桐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