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為工作關係,而有幸造訪福建省寧德市古田縣杉洋鎮鳳林山麓的鳳林祠。鳳林祠為李氏宗祠,源於李氏始祖李誨,李誨為唐高祖李淵叔父,唐開成二年(西元837年)高中狀元,唐咸通年間派任福建觀察使,黃巢亂起,與兄李話避禍至浙江,後定居於杉洋。李誨與李話為閩東李氏的始祖,鳳林祠始建於唐天祐二年(西元905年),今為古田縣重點保護文物。
鳳林祠前保存有不少旗桿碣,為古時候科舉中舉,由中央或州、府賜旗,供其迎回家中光宗耀祖,而族人也會打製旗桿碣,置於府第或宗祠前,豎旗來表徵榮耀。
旗桿碣兩片一組,各為不同朝代所置。
祠埕除旗桿碣外也有石槽。
現存鳳林祠歷經歷代擴建、整修,西元1986年公告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。祠門為宮殿式建築,左右護廡圍封火山牆。
祠前左右也保存古物石柱,為歷代應試登科者所獻。
鳳林祠中門左右立石鼓,門聯「爼豆千秋垂廟貌」、「簪纓萬世仰宗風」為李厚基所獻,李厚基在袁世凱稱帝時任命為福建將軍,民國時期任福建督軍兼省長。
走過門內天井,來到前廳,遠望即見「文魁」、「武魁」和多面「進士」匾。
樑下中央為明萬曆十一年(西元1583年)李廷機「榜眼及第」、右側為宋太平興國三年(西元978年)古田開科進士李仲蕤「進士」匾,但應都為復刻。
「開祠祖灞公年譜」內容記述李誨曾孫李灞,原名敬豹之年譜,李灞曾受任閩國大丞相。
廳內柱聯及譜誌。
中廳為主要祠堂,需拾階而上;中門上懸「禮重報本」,意在敬祖禮重,飲水思源;左右門上懸「文魁」、「武魁」。
中廳正上方有「狀元及第」、「榜眼及第」、「探花及第」直匾,各樑也掛滿了「進士」匾。中央神桌奉祀入閩始祖李誨及夫人神位及塑像,兩側為列祖神位。
此次參訪未訪後廳,廳中藏有名家墨寶,特別是理學大師朱熹。因朱熹曾拜師李侗(號延平先生),也將李侗語錄輯成《延平問答》,後又避難至杉洋講學,與李氏有深厚淵源。
Info:
地點:古田縣杉洋鎮西南鳳林山麓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