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溪普濟堂關聖帝君聖誕遶境活動始於日治時期,迄今已超過百年歷史。由於加入的社頭越來越多,遶境活動也延長至兩日,自聖誕前一天的六月廿三展開。而已登錄為宗教文化資產的活動,也擴大為「大溪大禧」的藝文節慶,提前兩周於大溪老節舉辦系列活動。( https://purethink.pixnet.net/blog/post/16986668 )
農曆六月廿三的遶境活動從上午7時開始,當晚還有暗訪的遶境活動。( https://purethink.pixnet.net/blog/post/17970098 )
農曆六月廿四的遶境活動也從上午展開,下午的入街遶境從下午13:00開始,集結點在舊稱「三板橋」的康莊路上,再依序從中央路入街。
土地公為遶境的前行神轎。
普濟堂老人會的頭旗。
傳統的竹筒炮管。
老人會八音團。
農作團頭旗。
農作團的神牛隊。
一心社頭旗。
一心社鼓號樂隊。
一心社太子團。
金面濟公活佛,遶境步法搖搖擺擺。
手捧元寶的土地公,走起路還十分緩慢。
威武的鍾馗天師。
范、謝將軍。
遶境隊伍經過擺設香案的住戶前多會停留致意。
一心社的千里眼將軍。
一心社順風耳將軍。
一心社尉遲恭將軍。
一心社張苞將軍。
一心社關興、周倉將軍。
哪德社的中壇元帥,搭乘遙控汽車。
踩著醉步的濟公活佛。
哪德社的關聖帝君神轎。
哪德社真人扮相的三太子花車。
哪德社騎乘白馬的中壇元帥。
振興社的土地公、濟公活佛。
手拿酒壺和羽扇的濟公。
金面的金吒太子。
紅面的木吒太子。
手拿火尖槍、乾坤圈的哪吒太子。
振興社大鼓隊。
振興社關聖帝君神轎。
振興社將軍組。
振興社遶境神轎。
農友團頭旗上寫著五鼓先帝。
遶境隊伍從中央路轉入康莊路,桃園南北巡的范、謝將軍。
康莊路上一心社的順風耳將軍。
遶境之鍾馗天師至康莊路善惡堂舞台前演示威風步法。
遶境隊伍的行進十分緩慢,要慢慢看完所有社頭、陣頭需要體力與耐心。末段路線為和平老街至普濟堂。
腳踩單輪車的哪吒太子,動作十分靈活。
樂幽社的三太子。
樂幽社的太子神將造型、髮色比較現代。
樂幽社少見的關鳳郡主神將。
樂幽社的順風耳將軍。
樂幽社的神將團。
樂幽社關平太子。
樂幽社的花臉神將。
大溪金虎會。
大溪金虎會的金虎大將軍神將。
虎頭人身的金虎大將軍。
金虎會於福仁宮前吃炮。
大溪金虎會的金虎爺分靈自新港奉天宮。
晚上9點以後,所有遶境隊伍陸續抵達普濟堂,向關聖帝君參拜、祝壽。
普濟堂前也搭設戲台,持續上演酬神戲。
普濟堂關聖帝君祝壽活動整整熱鬧兩個整天,從上午7時至半夜12時,也難怪被稱作大溪的小過年。
當日活動也剪輯短片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