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趟的澎湖行,原先並沒有安排二崁聚落的行程,因為臨時有了空檔,在朋友的建議下,從澎湖福朋喜來登,飆車到二崁聚落,還被特別交代了要幫忙買「二崁傳香」。
根據Google地圖顯示,從澎湖福朋喜來登酒店出發的行車時間約36分鐘,距離大約有27公里。根據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的介紹,二崁聚落起源大約在明朝末年,陳延益先生從金門渡海來到澎湖,從現在的大池村附近登陸,在竹灣南側的龜山山腳下以農、漁維生。親族逐漸繁衍後,再遷至竹灣附近的二崁,在清道光年間逐漸發展成聚落。甲午戰後,傳統行業沒落,青年人逐漸外移到台灣工作,二崁也逐漸沒落。直到民國九○年成為台灣第一個傳統聚落保存區,經規劃修整後由「二崁村聚落協進會」推動觀光,發展成具有在地文化與特色的自然民俗村。
在抵達二崁前,看到了一座大型的花枝雕塑。澎湖很多村落入口都有大型的吉祥物,這隻花枝有吸引到我,旁邊的石柱上寫著「大池角」。
跟著導航到了停車場,先找到了朋友口中的胖肚子小孩,就再停車場旁公廁的旁邊。這裡有一座二崁聚落的平面模型,但是看不太懂。這露肚皮的小孩,穿著的是二次戰後美援的麵粉袋裁縫的褲子,手裡拉著的是海漂浮球彩繪的瓢蟲,應該只是應景的雕塑。
隨著遊客腳步走入了第一道巷子,整齊的石頭屋明顯經過了整修。
巷子裡擺著一大鍋的螃蟹,但也沒看到有人在賣…
先看到了一間擺設特殊的老屋子,裏頭寫著「二崁學堂」,院內右側擺放了黑板、桌椅,黑板及木板上寫的都是閩南語的詩詞。
學堂院子裡還有一口以石塊砌成的古井,一些木輪、石臼,應該都是這裡早年的生活用具。
接著看到一間「褒歌館」,但沒開放,應該像是傳統的「唸歌」,以簡單旋律來唱唸生活百態。
在一片草坪上看到現代化的「牛」石雕,又有種新、舊混亂的感覺…
走到一間老房子,也是開放參觀的民居,好像也賣些飲料,很快地掠過。
在右手邊的牆上看到以廟宇用交趾陶裝飾的牆面,很顯眼,但也不太懂所表達的意思。
再看到一條看似荒廢的小徑,小道旁有些散落的石頭,再仔細看,這些石頭有細緻的雕刻,很讓人驚艷,這些石雕不像是素人的手法,感覺很有藝術成分!
俏皮可愛的浮球彩繪,畫成了「二崁熊讚」。
旁邊也是一座傳統老屋,朋友說這是前村長的家,很五彩繽紛的院子裡,擺放了更多的浮球所彩繪的動漫人物,果然效果十足,遊客絡繹不絕。
一間屋子牆上的「葉子魚干」小招牌,很秀氣,也有樸質的美感。
走過第一道巷子後左轉,這屋子背後的巷道就不會有擁擠的遊客,拍下了這張乾淨的石屋巷道。
轉往下一道巷子,有間店前擺著仙人掌果,果然也很搶客,賣仙人掌冰、風茹茶等。
又轉到一條屋子背面的巷道,沒有遊客,特別冷清。
在牆角發現寶了,看很久看不懂上頭的刻字。原來刻的是「石對頭」,也就是石敢當的意思,石頭對著路頭,也是避風擋煞的用意。
來到了一家裝飾很漂亮的老屋,院子前擺了一張老板車,當然無法考究它是否就是在地早期地攤車。這裡賣的是豆花,因為房子很有古意,室內的桌椅也很懷舊,所以生意不差。也因為人很多,也沒選在這裡坐下、放空。
攤車旁有座石敢當,應該也是舊物。
轉到最後一道巷子,先看到是一座華麗、新修的屋舍,屋頂明顯的馬鞍脊和花砌紅磚牆,非常漂亮!
終於來到了「二崁傳香」,巴洛克式的雕花牆、門前的咾咕石矮牆,雖然新舊混搭,但十分協調;到處寫字,很純真,也是到二崁以來,一直都有的印象!
矮牆上擺著正在日曬的香條,甕上還寫著警語,滿能引人會心一笑!
應該是為了躲風吧,這裡的房子一進門,都會先有一塊前庭。
第二進應該是生活區吧!後面像是客廳。在這裡的右側就擺放了櫥櫃,做展示和紀念品銷售。
有古早味的梅子餅。
不負使命、被交代要買的香條。有補充包(400元)和搭配香座(250元)兩種。這裡的香條非常特別,以澎湖三寶:艾草、天人菊和山芙蓉,曬乾、研末製作而成。因為純天然,現場試聞香氣也很清幽,自己也買了一盒。
二崁傳香最裡面的大廳,有展示櫃和牆上掛飾,黃虎的木板彩繪很有特色。
除了買香,剛才看到人手一杯的杏仁茶,當然也要嘗試一下。二崁傳香對面就是賣杏仁茶的店,門前的大茶壺非常吸睛。
門口旁的小石虎也很吸引我,應該是石凳吧?但不知是否有其他含意?
入門後的前庭可看見精緻的石刻雕花圓窗。
進到室內後牆上有細緻的磁磚彩繪,是非常罕見的傳統工藝。
這裡主要產品有海石花(40元)、杏仁茶(50元),買了一杯杏仁茶解渴也嘗鮮,風味非常濃郁,對於喜歡杏仁味道的人,不妨嘗試看看!
二崁杏仁茶的大廳旁還布置有一間傳統房間的展示,大眠床和櫥櫃都很有懷舊的風情!
大約逛了1個半小時,大致領略了二崁聚落的風情。遊客多,當然會減去一些賞景的雅興;比較可惜的是,沒能先做功課、或是有人能做在地更深度的導覽。當然,應該也會有人批評,這裡有些過度商業化。但是,有消費才能支持在地的旅遊發展,只是如何做到不過份,也不是那麼容易的。
Info:
地點:澎湖縣西嶼鄉二崁傳統聚落保存區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