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聖母如意鐘.jpg - 五嶽之首泰山

再次來到山東,特別安排了半天的泰山覽勝。因為時間有限,所以登交通巴士直達中天門的索道站。下車後步行一小段,眼光掃過了一整排的藝品店。

01中天門工藝部.jpg - 五嶽之首泰山

路旁的木棰酥,後面窗上還掛了二根木棰,吸引了我的目光;旁邊還是有山東特色的「煎餅捲大蔥」。

02中天門.jpg - 五嶽之首泰山

頗有古意的玉液泉賓館。

03玉液泉賓館.jpg - 五嶽之首泰山

賓館旁有玉液泉的小牌樓。玉液泉是岩石縫中流出的清泉,清甜甘潤,如瓊漿玉液,而有此名。在《泰山藥物志》中還把它列為泰山十二大名藥之一:性寒而沉,味甘而潤,體重質堅,猶玉中之津液爾。烹沸泡茶,或飲白水,飲涼益美,惟宜壯人。其功能清心明目,止煩潤腸,利二便,輕身延年。所以又有泰山神水之稱,自古而來也有不少文人雅士稱頌此泉。

04玉液泉.jpg - 五嶽之首泰山

一旁還有登山步道,路旁具石上留有名人的銘刻。此勒石為清道光己亥年(十九年,西元1839)吏部尚書湯金釗等官員登山紀念。

06登山道.jpg - 五嶽之首泰山

05道光年勒石.jpg - 五嶽之首泰山

歷盡風霜的古石橋,別有一番韻味。

07往中天門索道站.jpg - 五嶽之首泰山

中天門索道站,乘纜車直達南天門。

08中天門索道纜車.jpg - 五嶽之首泰山

高空索道可以俯瞰山嶺之間的美景,但有懼高症的人,應是極限的挑戰。

09高空索道.jpg - 五嶽之首泰山

這一段索道約莫8-10分鐘,抵達南天門站。

10南天門站.jpg - 五嶽之首泰山

這南天門就在高高的遠處,才一下纜車就是一大挑戰。果然南天門不是輕易可達之地,調好呼吸,慢慢地走上去。這南天門,自然是遊客必拍的一處地標。

11登上南天門.jpg - 五嶽之首泰山

接下來是約定2小時的自由遊賞時間,各自尋步道賞景。而我對廟宇較好興趣,早已聽說這裏的「泰山老奶奶」,但先看到的是「送子娘娘」。

16南天門送子娘娘.jpg - 五嶽之首泰山
17南天門送子娘娘.jpg - 五嶽之首泰山

另一殿是「碧霞元君」,所供奉的就是泰山老母、泰山奶奶。

13碧霞元君.jpg - 五嶽之首泰山
14泰山奶奶.jpg - 五嶽之首泰山

另一殿名「未了軒」,供奉東嶽泰山之神。

15-1未了軒東嶽泰山之神.jpg - 五嶽之首泰山
15東嶽泰山之神.jpg - 五嶽之首泰山

這裏只是南天門往玉皇頂的起點,有廣場、商鋪可以走走逛逛,下一站就是「天街」。

18南天門廣場.jpg - 五嶽之首泰山

19往天街入口.jpg - 五嶽之首泰山

「天街」因為經常雲霧圍繞,一旁又是酒店、飯店、小店聚集地,所以有「天街」之名。

20天街牌樓.jpg - 五嶽之首泰山

從「天街」可以前望「白雲亭」,往崖壁望,可以看見知名的「青雲洞」。

21天街望白雲居.jpg - 五嶽之首泰山
22青雲洞.jpg - 五嶽之首泰山

往「白雲居」路旁的石壁上發現一面頗為奇特的石碑。因為字中藏字,難解究竟,所以有人稱此為「神符」。石碑的右邊兩行小字為「泰山老母賜金筆 觀音普渡化世」、「元始老子老君太公伯溫先師傳妙法」;立石年代為民國廿一年(西元1932)

23神符.jpg - 五嶽之首泰山
這一大面風蝕巨石上還有不少銘刻,像是「氣通帝座」、「五嶽之尊」等。

24氣通帝座.jpg - 五嶽之首泰山

路旁有一廣場,廣場上立有一面「五嶽真形之圖」,為道教最古老的符籙,收錄於道藏〈洞玄部靈圖類〉,此圖能辟兵凶逆。

25五嶽真形之圖.jpg - 五嶽之首泰山

再往前走,左側有石階登上孔子廟,此孔廟為明嘉靖年間尚書朱衡所建。入口牌坊上寫「望吳聖蹟」,傳說孔子與顏回來到此峰,向東南望見吳國城門外有匹白馬。所以也稱孔子峰或吳峰。因時間有限,又是一大段的階梯,決定不上孔子廟。

26望吳聖蹟.jpg - 五嶽之首泰山

因為前方又是一大段的石階,少說也有好幾百階,盡頭為「西神門」。

27往西神門.jpg - 五嶽之首泰山

邊走邊賞景可以忘掉疲累,右前方山巔是「聖母如意鐘」樓,結合藍天、青山,頗為俊秀。

28聖母如意鐘.jpg - 五嶽之首泰山

登上「西神門」後,就到了「碧霞祠」。碧霞祠為泰山最知名的廟宇之一,主祀泰山女神碧霞元君,是庇佑婦女、小孩的神明。

29碧霞祠.jpg - 五嶽之首泰山

碧霞祠始建於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(西元1009),原名昭真祠,為道教全真派的道觀。明孝宗弘治年間(西元1488-1505)改名碧霞靈應宮。清乾隆卅五年(西元1770)重修,改名碧霞祠。

30碧霞祠山門.jpg - 五嶽之首泰山

碧霞祠內山門,左右有銅塑門神。左方為「東方青龍孟章神君」,右方為「西方白虎監兵神君」。

31碧霞祠東方青龍.jpg - 五嶽之首泰山
32碧霞祠西方白虎.jpg - 五嶽之首泰山

內山門內左右也有門神,左方為「南方朱雀陵光神君」,右方為「北方玄武執明神君」。

33南方朱雀.jpg - 五嶽之首泰山
34北方玄武.jpg - 五嶽之首泰山

進山門後有廣場,中立香爐,已掛滿了遊客的祈福紅帶子。

35碧霞祠天公爐.jpg - 五嶽之首泰山

香爐後方為靈官殿,內奉督天糾察王靈官─王天君。

37靈官殿.jpg - 五嶽之首泰山
38督天糾察王靈官.jpg - 五嶽之首泰山

靈官殿後方設有香亭,奉明代萬曆年間鑄造的碧霞元君銅像,神牌上書「泰山聖母碧霞元君」。

39香亭.jpg - 五嶽之首泰山
40香亭碧霞元君.jpg - 五嶽之首泰山

香亭左右各立有銅碑,東為明萬曆年間《敕建泰山天仙金闕碑記》;西為明天啟年間《敕建泰山靈佑宮碑記》。

36銅碑.jpg - 五嶽之首泰山

左側東殿奉「泰山眼光娘娘」。

46東殿.jpg - 五嶽之首泰山
47東殿眼光娘娘.jpg - 五嶽之首泰山

右側西殿奉「泰山送子娘娘」。

48西殿.jpg - 五嶽之首泰山
49西殿送子娘娘.jpg - 五嶽之首泰山

正殿分設三殿,中央神殿供奉「泰山聖母碧霞元君」。

41正殿.jpg - 五嶽之首泰山
42正殿泰山聖母.jpg - 五嶽之首泰山
43正殿泰山聖母.jpg - 五嶽之首泰山

正殿左偏殿供奉「泰山眼光娘娘」。

44正殿左龕眼光娘娘.jpg - 五嶽之首泰山

正殿右偏殿供奉「泰山送子娘娘」。

45正殿右龕送子娘娘.jpg - 五嶽之首泰山

出內山門前方為外院,設有金爐一座,和「萬代瞻仰」照壁。

50前院.jpg - 五嶽之首泰山
51前院.jpg - 五嶽之首泰山
參訪過碧霞祠後,再繼續往前走,不遠就到達「唐摩崖」。「唐摩崖」又稱「大觀峰」,石壁上有各個朝代的摩崖石刻。其中最著名的為唐玄宗的《紀泰山銘》,刻於唐開元十四年(西元726),內容為封禪告祭由來,及稱頌大唐帝國盛世、唐初五位帝王的功績。

52唐摩崖.jpg - 五嶽之首泰山

再往前走就通往玉皇頂及拱北石。來到玉皇頂的登山入口,看到又是高陡的石階,實在已無氣力,就在步道前拍照、留做記錄。

53往青帝宮玉皇頂.jpg - 五嶽之首泰山

開始往回走,在接近碧霞祠路旁,發現了一處「聖水井」。此井相傳是碧霞元君小女兒,為了解救百姓免於乾旱之苦而變化。

54聖水井.jpg - 五嶽之首泰山

開始折返往回走,從西神門往下望,另有一番風景。

55回程往天街.jpg - 五嶽之首泰山

回到白雲洞附近,順便拍一下泰山風景區的勒石。

56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.jpg - 五嶽之首泰山

不同的方向果然有不同的感受,白雲居旁巨石也很壯觀。

57白雲居.jpg - 五嶽之首泰山

到了白雲洞附近的商鋪,順便看看「泰山石」,內心是很想帶一塊回家鎮宅,但又怕全都是外來的藝品,也就看看就好。

58白雲亭泰山石.jpg - 五嶽之首泰山

再走回南天門,還沒到集合時間,就四周走走看看。除了剛上來時參觀過的碧霞元君、東嶽泰山神和送子娘娘,還發現一間「財神殿」。

59南天門財神殿.jpg - 五嶽之首泰山

「財神殿」內供奉泰山文財神。

60泰山文財神.jpg - 五嶽之首泰山

今天的泰山之旅就畫下句點,再從南天門搭索道纜車回中天門,再搭巴士下山。雖然只是短短半天不到的時間來參訪泰山,也許只是走馬看花,也沒能慢下心來欣賞泰山之美,但總算是認真參訪了名剎碧霞祠。

61南天門商鋪.jpg - 五嶽之首泰山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F.y. Yang 的頭像
    F.y. Yang

    跳跳猴的嬉遊記

    F.y.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