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01三坑老街.jpg

龍潭的三坑老街,適合規劃在石門水庫風景區的旅遊路線上。這裡因為三條河匯入大漢溪,形成三處坑谷,所以舊稱「三坑子」。三坑子得灌溉及河運之利,約在清康熙年間就有原住民族在此生活,約在清乾隆九年(西元1744年)開始有漢人移入,屬於傳統的客家聚落。

02三坑老街.jpg

從台3乙線轉入永福路,路旁就有不少寬闊的民間停車場,因為道路狹窄,所以慢遊三坑老街可以步行,也可以騎自行車到更遠的景點。

04手繪地圖.jpg

走進三坑老街最先看到一面紅磚牆,牆上有三坑老街、黑白洗的景點介紹,也有可愛的手繪地圖。

03黑白洗.jpg

紅磚牆旁邊就是有潺潺流水的「黑白洗」,因為引入的水流有較清澈的石門大圳和較混濁的溪流,所以稱「黑白洗」;另一種解釋是村民在此洗衣物、蔬菜、農具等,所以叫「黑白洗」。

04黑白洗.jpg

「黑白洗」旁的溝蓋上鏤刻「龍潭第一街」。

05龍潭第一街.jpg

老街雖然新舊建築混雜,但還是可以看到土磚牆的遺跡。

06-1老屋.jpg

假日時有一些媽媽們製作傳統的粿仔、菜包搭小攤販售,這是「金包銀」,原以為是紅色顏料沒塗好,詢問下才知道是用紅色、白色的米糰混合做的,名稱應改是取其吉利的意思。

06-2金包銀.jpg

老屋裡一早就很多人忙著製作客家菜包。

07阿香菜包.jpg

阿香菜包對面的牆上繪製了大幅的彩繪,也是很有特色的拍照牆。

06生態旅遊彩繪.jpg

三坑老街和大溪老街、三峽老街不太一樣,屬於比較沒有再加工、美化的老街,老房子破損了,就再用現代建材補強。也沒有現代化的招牌,感覺樸實親民。

08三坑老街.jpg

走到了三坑子的中心「永福宮」,巷道旁剩下一面老式磚牆,留下了傳統古厝的風味。

09牆垣老屋.jpg

馬鞍牆用剪粘和交趾陶裝飾,非常漂亮。

10獅頭.jpg

牆上也張貼了自行車路線圖,方便遊客尋找角落的景點。

11自行車路線.jpg

三坑子的信仰中心永福宮,重新整修的翹脊十分華麗,廟門的木雕應是早年留下再彩繪,也非常值得欣賞。

12永福宮.jpg

永福宮主祀三官大帝,配祀觀音佛祖、天上聖木、三山國王、文昌帝君、註生娘娘等,也奉褒忠義民爺神位。

13永福宮正殿.jpg

敬拜過永福宮諸神後,再往右前方的「青錢第」。

14青錢第.jpg

「青錢第」建於清光緒廿一年(甲午年,西元1895年)為張姓家屋,因祖先經商有成,曾發行「青錢」賑災,所以皇帝賜「青錢第」封號。

15青錢第.jpg

造訪過「青錢第」可以往永福宮右後方繼續慢遊。經過了一面擋土牆,牆上嵌了一面石碑,字跡難辨,應該是三坑水尾鋪設道路的捐建碑,年代應為民國六十幾年。

17水尾道路捐獻.jpg

大約走300公尺的小坡上看到了土地公廟。

19開庄伯公.jpg

這間伯公廟稱做「開庄伯公廟」,已重修改建,安奉大型的石雕伯公。

20開庄伯公.jpg

看著地圖上還有不少景點可以慢遊,留待日後有緣再訪。

Info:

三坑老街

地點:桃園市龍潭區永福路138巷

arrow
arrow

    F.y.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