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鳳儀書院」位於高雄市鳳山區。清朝時期的「鳳山縣」有新、舊二城。舊城為興隆庄(左營);清乾隆五十一年(西元1787年)後,因「林爽文事件」,舊城遭毀,隔年(西元1788年)建新城於埤頭。清慶十九年(西元1814年)吳性誠攝理鳳山知縣倡建書院,鳳山候選訓導歲貢生張廷欽負責書院工程,座落於新縣署東側,命名「鳳儀」。
清道光三年(西元1823年)陸續完工,設有講堂、廳事。因「奮社」捐金資助書院建設,餘金購「膏火田」(學租田),以此支付開銷與雇工拾字紙費用。建有敬字亭,遂在廳事內合祀文昌、奎星、倉聖。後又擴建試場、義倉等。
清同治十二年(西元1873年)知縣李煐准祀理學五子。後又陸續增建,清光緒十七年(西元1891年)舉人盧德祥修建,清光緒廿年(西元1894年),共有屋舍37間。
日治時期曾作台南衛戍病院鳳山分院、鳳山郡役所(市公所)宿舍,書院沒落後,屋舍相繼遭到佔用,也逐漸毀嚴重。民國七十四年(西元1985年)列為三級古蹟,民國九十三年(西元2004年)改列直轄市定古蹟,民國九十八年(西元2009年)整修,民國一○二年(西元2013年)完工、重新開放,除了作為歷史文物的展示空間。
鳳儀書院不僅是台灣僅存的清代書院中規模最大,園區也增設許多Q版人偶來演出書院情境,生動傳神的動作、表情,讓許多遊客慕名而來,成為熱門拍照景點。
以Q版人偶演出四大歷史群像:鳳山知縣曹謹蒞院群像
曹謹不僅興學,也大興水利、解決飢荒之苦,深受人民愛戴。
四大歷史群像:鳳山牛墟市集,摸牛齒。
四大歷史群像:鳳山牛墟市集,試牛力。
四大歷史群像:鳳山牛墟市集,交易時的墟長。
四大歷史群像:武科練武。
四大歷史群像:武科練武,位於頭門後方,頭門內還擺放了舊有建築的中脊樑。
四大歷史群像:武科練武:端技勇石。
四大歷史群像:武科練武:拉硬弓。
四大歷史群像:武科練武:舞刀。
講堂:原奉祀宋濂、洛、關、閩五子。
四大歷史群像:講堂授課。
四大歷史群像:講堂授課:授課夫子。
四大歷史群像:講堂授課:打鬧的童生。
四大歷史群像:講堂授課:認真念書的學生。
廳事:目前設為文昌祠。
文昌祠於西元2014年10月31日自台南孔廟分香,並委由傳統藝師彩繪神龕、塑造神像金身。
文昌祠設有香爐供各方信眾前來參拜。
文昌祠神龕同祀文昌帝君、朱熹、魁星。
文昌帝君。
朱熹。
魁星。
文昌祠請香處也備有香火袋。
鳳儀書院短片記錄。
Info:
地址:高雄市鳳山區鳳明街62號
開放時間:平日10:30-17:30,假日10:30-18:30
資源來源
高雄市政府觀光局〈高雄旅遊網〉
https://khh.travel/zh-tw/attractions/detail/171
文化部文化資產局
https://nchdb.boch.gov.tw/assets/overview/monument/1985111300000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