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2020年是台灣的脊梁山脈旅遊年,繼挑戰「安通越嶺古道」後,有了信心再走「瓦拉米古道」。台灣的山脈旅遊不僅自然與生態景觀豐富多元,結合原住民族部落觀光,更能體會人與自然共生共榮的意義。台灣精彩又獨特的山脈旅遊資源,不僅適合向國際推廣,身為台灣人也應進入山林認識台灣。
二天的行程,抵達花蓮玉里首日,先參訪了春日織羅部落,體驗了米彩繪、風味餐和部落風光,也品嘗了玉里特色小吃,一夜好眠隔日一早前往南安遊客中心集結,前往瓦拉米古道登山口。
南安遊客中心前有座「八通關越嶺道路開鑿」紀念碑,越嶺道的開鑿與日人進入、管理拉庫拉庫溪流域有關。於日治大正八年(1919年)修建古道,翌年完成玉里(璞石閣)至伊霍霍爾溪的東段,並設置駐在所。
紀念碑後方的石碑,說明了八通關越嶺道建造基本資料,日治大正十年(西元1921年)開通至大水窟,全長83.78公里,最高處為海拔3,033公尺。
接著來到了瓦拉米步道的起點,在台30線的0K處。
入山通告可看到步道範圍隸屬玉山國家風景處。
路線圖標註了步道的全程及經過的地名,這次規劃是登山口至佳心,路程約4.9公里。
另一面路線圖清楚以中途點的照片做路程介紹。
為了讓大家能更深入體驗古道的背景與在地布農族文化,特別邀請有巡山員背景的導遊領隊,出發前也帶領大家做了禱告。
出發前開心合照。
一開始先慢行,介紹古道的周邊環境與山脈。
沿途也介紹山區的動、植物生態。
黃藤常用於編織或用來建造房子。
九芎樹俗稱「猴不爬」,因樹皮脫落後樹幹光滑。
山林中常見的蕨類植物台灣桫欏,枯落的葉脈形成裙擺是最大特徵。
一路上大家都很好奇,希望能看到台灣黑熊的蹤跡。導遊發現動物走過的獸徑。
天然形成的小河道也可能是動物行進的路徑。
沿途都有路標,標示著距離路口、瓦拉米的距離。
天氣晴朗,隔著拉庫拉庫溪的山脈非常峻秀。
不起眼的植物都可能是原住民族的生活用具。
步道旁有許多蕨類植物,都是台灣珍貴的山林資產。
有著鋸齒葉緣的粗齒革葉紫萁。
抵達第一處日人所建的山風駐在所遺蹟。因面對河谷,常有山風吹來而有此名。
重新整修後的基座。
前段的步道還算寬廣、好走,不過路旁還是不時看到警告標誌,提醒注意毒蛇、虎頭蜂。
從山風駐在所再前行,坡度不大,也能慢慢欣賞兩旁的風景。
途中又發現動物走過的足印,導遊說他們能夠判斷何種動物和走過的時間。
壯觀的山風一號吊橋,距離溪谷約50公尺。
山風一號吊橋應該是最具特色的「到此一遊」拍照景點,因為回程時聚集了好多遊客。
山風一號橋跨越兩側山壁,長度約120公尺。
近年整修過的橋面十分平整,感覺也很安全。
走上橋面中途,導遊說岩壁上有獼猴,也很幸運拍到。
往下俯瞰溪谷,是令人有點害怕的高度。
牆上遠望山脈,疊巒青翠非常雄偉。
走過吊橋的另一端設有觀景台。
看到了關於台灣黑熊的標誌,提醒注意事項,若幸運發現也請通報管理單位。
步道旁也有散見的油桐樹。
結滿了果子的油桐。
接下來的步道有部分沿著山壁、比較狹窄,小心通行。
瓦拉米步道的山壁也常見沉積岩,是建屋、陂坎砌石的材料。
又見到一處砌石的基座,也是日治時期所留下,這一段的砌石工法非常講究、穩固,上方好像是日軍的軍事基地。
經過一段小鐵橋,跨越山中洩水而下的小溪流。
導遊教導大家如何用姑婆芋的葉子折成取水的工具。
姑婆芋葉折成水瓢非常堅固、不易破裂。
月桃葉也是原住民族常用的編織植物。
在山林中用月桃葉來綑綁獵物。
月橘因木質堅硬,也用於建材或刀柄。
可往觀瀑平台的叉路。
路旁大樹上的樹洞,可能是松鼠或鳥類的窩。
接著來道舊山風橋的基座。
山風二號吊橋的舊有橋墩,建於日治時期。
吊橋旁的山風瀑布,高度雖不高,但水量充沛。
再沿著山壁走,導遊特別指了山壁裡的結晶,應該是石英。
這一段的岩壁或落石在陽光照射下都閃閃發亮。
結晶石灰岩在強光下閃耀銀光。
各種藤類有不同的用途,有的用來編織,水藤可當作野外緊急取用的水源。
終於看到台灣黑熊活動的蹤跡,這是黑熊取蜜所刨挖的洞。
用來當作染料的植物。
導遊教導大家如何分辨有毒的姑婆芋和山芋,山芋葉有細毛,水會形成水珠滾動。
這段鐵橋也跨越山中溪流,水流傾瀉而下。
小溪流在上方平台積成水潭,洗洗臉手,清涼一下。
邊走邊聽講解,了解瓦拉米步道的故事。
鑿開山壁的小徑。
緊鄰著山谷的步道。
山壁小徑往遠處眺望也是叢山峻嶺,隱約可見溪流切出的河谷。
沿途設置的解說牌,介紹了魚藤,可用來毒魚。
一小段的階梯步道,還好不長,否則應該很耗費腳力。
岩壁上也長出了各種植物,展現了大自然的生命力。
有點辛苦的上坡小徑。
巨石上也長出了大樹,很特別的景觀。
寄生在大樹上的蕨類。
又看到「小心黑熊」,導遊說機會是可遇不可求。
終於抵達今日的折返點「佳心駐在所」。
這裡的步道旁也架設了動植物的解說牌。
佳心駐在所的解說牌,說明這裡是日軍重要的交通、戰略地點。
走上斜坡就是佳心駐在所的舊址,目前規劃成寬廣的休息區。
佳心駐在所新式設備的廁所。
供野炊使用的清洗亭。
我們也在此休息、用餐,特別準備的「獵人飯糰」和沿途補充體力的口糧。
休息後前往駐在所下方的Istasipal家屋,這裡原來是布農族的傳統生活領域,日人統治後將族人遷往平地。目前已陸續復原一些傳統建築。
這棟傳統家屋為此行領隊之一的家屋,原已傾倒的建築透過專案計畫重建。
門內的石板下為室內葬的位置,帶著敬重的心聽講解。
室內仍擺放著建材。
參訪過布農族傳統家屋後,即原路折返;看到可通訊點的指示牌,現代人不能沒有訊號。
不經意地觀察樹洞,發現洞中長了其他的植物。
約莫下午15:00,離開了瓦拉米步道入口,前往八通關越道鹿鳴吊橋段。
從台30線往下走,有點坡度。
步道旁有解說牌,介紹這段八通關古道可通往卓樂國小。
後段的棧道可看到鹿鳴吊橋。
鹿鳴吊橋旁仍留有舊橋墩。
鹿鳴吊橋全長164公尺,臨拉庫拉庫溪谷約16公尺。
鏤空的橋面對有懼高症的人是一大挑戰。
橋面上俯瞰拉庫拉庫溪。
參觀過鹿鳴吊橋後,再驅車前往南安遊客中心附近的南安瀑布。
南安瀑布高約50公尺,瀑布傾瀉而下,瀑布前蓄積成小水潭,常有遊客在此戲水。
今日的八通關古道–瓦拉米步道、鹿鳴吊橋的行程在參觀南安瀑布後,返回南安遊客中心休息、簡易梳洗後圓滿結束。
Info:
脊梁山脈旅遊年 https://i30.taiwan.net.tw/
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 https://www.erv-nsa.gov.tw/
玉山國家公園瓦拉米步道 https://www.ysnp.gov.tw/page.aspx?path=521
南安遊客中心 /花蓮縣卓溪鄉卓清村83-3號 https://www.ysnp.gov.tw/page.aspx?path=804&2
留言列表